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 航班在北京徐徐降落那一刻,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圣雄甘地的这句名言。我的日程已排满,专注于解决有关当前全球环境卫生危机的倡议。 阅读更多 →←
我对南苏丹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就是看到一大群孩子在延比奥一所学校的操场上排队洗手。这些孩子有的只有四五岁,他们要在午餐前排队洗手。有些年龄小的孩子饿急了,哭着等待吃午餐。但在排队等候洗手时,并没有人插队。… 阅读更多 →←
我是带着夏天的衣服飞到内罗毕的,直到第二天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办公室交流工作,才意识到这正是南半球的冬天。 阅读更多 →←
“我对刚结束的考试感到满意,这是一种熬过困难时期的成就感。”穆罕默德在校园里告诉我。 阅读更多 →←
我叫雅娜·帕恩菲洛娃,来自乌克兰。我在1997年10月20日出生时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我是Teenergizer青少年社团的创办人。这个社团面向所有青少年,特别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时候,我以为自己会… 阅读更多 →←
“很多年轻人梦想着能去欧洲。在有些地方,移民完全被理想化了。”一名来自摩洛哥的17岁少年一边说一边注意着其他在场年轻人的反应。“确实是这样。”一名来自西非的18岁移民回答道,“但移民并不始终是一种好的… 阅读更多 →←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省南部的伊波克卫生区。约两个月前,刚果民主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宣布该国暴发埃博拉疫情,伊波克是三个受影响卫生区其中之一。 阅读更多 →←
九年来,李崔玉医生一直长途跋涉,挨家挨户将卫生保健服务送到朝鲜偏远地区的穷苦家庭。“我走访过122户人家,有时一天能去20到30家。”她解释说,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多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的医药… 阅读更多 →←
在阿富汗中部高地的山村沙阿雷克-穆哈吉村,28岁的苏拉娅·侯赛尼满怀热情地致力于改变不识字的女童和妇女的生活。 阅读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