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联合国在叙利亚派出一支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援助车队为滞留在鲁克班难民营的四万人送去急需的救命物资。该难民营位于叙利亚和约旦东南部边境的沙漠中。我们与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和叙利亚红新月会的118台补给车和300多名人道主义工作者同行,扎营十天,为生活在难以想象的恶劣条件下的儿童及其家人们分发救援物资。他们当中有些人已经滞留在这个难民营达四年之久。
鲁克班的生活条件几乎是我职业生涯中所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情况。在冬季,这里状况尤为恶劣:夜晚气温降到零度以下,寒风裹挟着冷雨和尘土,无孔不入。与这些家庭经年累月所承受的苦难相比,我们在这数天中的经历简直不值一提——住所就是摇摇欲坠的帐篷,甚至无法抵挡寒冷的侵袭,水和食物供应都严重短缺。几层油布草草地盖在泥坯房上,这就算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了。每天都要担心屋顶被吹掉,这也是这些家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与糟糕天气相对的,是这些家庭足以温暖人心的热情。一名校长还有一个为了逃避暴力而离开巴尔米拉的导游用流利的英语告诉我们:
在鲁克班,我们谁都不信。交战各方是有议程的。但是联合国来到这里,因为他们关心我们。

接下来几天,我们不得不面对棘手的问题。
目前,鲁克班是一些部落和社区的居住地。向四万人发放物资需要通力合作。我们花了数小时讨论方案,又不断地推翻方案,直至达成共识。社区帮助我们把物资从卡车上运到营地中,我们的联合国和叙利亚红新月会同事们和他们一并留在营地,以确保物资可以发放到需要的家庭手中。
这是联合国在叙利亚境内派出的第二支援助鲁克班的车队。这一次,除了基本的保健和营养品外,我们还为一万名儿童带来了教学和娱乐用品包、冬衣以及疫苗。我们在营地的四个学校范围内设置了疫苗接种点和儿童友好家园。
将鲁克班的学校称为“学校”实属勉强。这只是一间泥坯房,内中无任何家具,墙上钉着的一大张纸就是黑板。60名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儿童挤在一起,正是他们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这样一个简陋到极致的场所得以存续。他们背诵着字母表,共用一本教材——这本唯一的教材也是教师数年前从帕尔米拉背井离乡之时随身携带的。一些儿童还记得他们之前的学校。15岁的努尔(Nour)和我说,她只希望能有一个像她的故乡胡姆斯那所学校一样的学校,“因为她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对于教育事业,以及像努尔这样有机会追求美好未来的儿童来说,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学校也是鲁克班这种地区中儿童的庇护所。孩子们告诉我们他们所目睹或经历的暴力事件,女孩们说她们很怕一个人去取水。不过,每天都有数小时时间,这些儿童能够背上自己的新书包,前往一个对他们来讲很安全的地方,在那里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的创伤和艰难中恢复。
我们在鲁克班的这十天中,这些学校也是社区的疫苗接种点。成群结队的家长带着孩子纷纷到来。在医疗服务紧缺的情况下,这些父母们热切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免受疾病侵袭,这同样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每一天,都有20名志愿卫生工作者不知疲倦地为数千名儿童接种疫苗,并筛查五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

在鲁克班逗留的这些天,看到同事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努力工作,我倍感骄傲。我们总是越挫越勇。但当看到整个团队竭尽全力为遭受多年极端胁迫的儿童、妇女和男子提供必要援助时,我不禁为自己身为一名人道主义工作者和志愿者而由衷的自豪。
和我交流的所有住在鲁克班的人们都表示,他们想离开这里,回到帕尔米拉、代尔祖尔、哈马或是胡姆斯。他们想通过我们告诉全世界,鲁克班的儿童、妇女和男子想要安全且有尊严的返回故土。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那些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人士听到这样的呼声。
作者弗朗·艾奎扎(Fran Equiza)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叙利亚代表。